山城區:科學精準治污防污 下大力氣增綠添彩
曾因遭受污染讓群眾避而遠之的湯河,經過全域綜合治理,如今變得水清岸綠、魚翔淺底,成為山城百姓休閑度假的好去處。2022年,湯河耿寺斷面水質改善12.76%,在全國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改善率位居第19名。這是山城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工作縮影。
近年來,山城區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,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積極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,生態環境短板加快補齊,環境質量取得歷史性突破,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。
高位部署高效推進
生態創建惠民利民
創建工作啟動后,山城區立即成立了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,統一領導組織實施、督促檢查等創建工作。
圍繞“綠水繞東城、西山映彩霞”的總體思路,山城區通過“拆違建綠”“破硬增綠”“見縫插綠”,全力實施環山城生態景觀圈建設,打造“綠圈環繞、綠帶交織,綠心鑲嵌、綠斑均布”,融山水、景觀、文化于一體的山水生態山城。
堅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推進山水林田湖草項目,優化建設河道生態修復,建設故縣濕地、櫻花谷濱河濕地公園、鶴鳴湖濕地等。完成城區山城路、朝陽街、長風路等12條主次干道綠化、提升和完善種植,累計增加道路綠地10余萬平方米。增加游園30個,增加綠地60萬平方米。全區新增綠地面積110萬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、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41.2%、38%和12平方米。??
打造綠色示范街區,強化區域保潔,嚴控施工揚塵,遏制移動源污染,嚴管餐飲油煙,嚴格“三散”治理,嚴查燃煤散燒,嚴格“散亂污”企業清零,有效提升示范街區生態環境水平。
以水潤城以文化城
全力打造水域山城
幾年來,山城區始終堅持以文化城、以水潤城,全力打造水域山城,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大力推進湯河、泗河等河流綜合整治與水生態修復,提升轄區水環境質量;推進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,有效解決生活水污染問題;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;持續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,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%;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,確保湯河耿寺斷面穩定達標。
推進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補給區等區域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,以及報廢礦井、鉆井、取水井封井回填工作,保障地下水環境安全。加大“十四五”農村供水水源置換項目謀劃和資金爭取力度,加強從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控制,確保群眾飲水安全。加快中水回用項目廠區和管線工程建設,推進利用中水補充鹿林渠水源工作,促進城鎮污水再生利用。
加快推進引淇水入山城水系連通綜合治理項目,解決全區資源型缺水瓶頸,實現河湖渠庫聯通;全面建立生態流量保障機制,充分考慮水質穩定達標,適時開展生態補水。持續深入排查整治黑臭水體,全面消除黑臭水體,建立長效監管機制,避免出現返黑返臭現象。
加強生態文明宣傳
人人參與人人享有
山城區充分利用宣傳車、標語橫幅、櫥窗板報等載體,采用通俗易懂、喜聞樂見的語言、圖畫等形式,大力宣傳水污染防治等環保知識。在湯河流域建設9個大型宣傳陣地,將湯河污染有獎舉報制度、舉報電話等信息公開,讓廣大公眾參與到湯河水環境治理中來。發揮新媒體作用。利用網站、微信等平臺,大力宣傳報道環境污染治理工作,不斷提升公眾環境意識,讓環境保護真正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,形成全民治污的良好氛圍。
據介紹,下一步,山城區將繼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,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,全面落實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、失職追責”的責任體系,成立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專班,實行掛圖作戰、倒排時間、問題銷號,集中力量全面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,積極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。
(信息來源:鶴壁日報)